冲锋,一个退役老兵的人生姿态 ——记宁波国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国年
“闻风而动,是一个军人该有的战斗作风。”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打响后,宁波国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国年开始了新的行动。
他向海曙区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,用于购买医疗物资支援抗“疫”一线。
他开通“复工专车”返甬,接返安徽宿州、颍上,河南周口等地89名首批外地员工。
“生产一线也是抗疫前线。随着疫情形势趋于平稳,企业必须以复工即冲锋的姿态,把延期的工作抓上去,把失去的效益夺回来。”
曾经在战场上经历生死、在商场上经历磨难的丁国年,耳畔仿佛传来了阵阵军号声——
25岁写下人生第一份遗书,
冲锋向前的种子也埋在了心底
1981年元旦刚过,营区里还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氛围,刚刚25岁的空军高炮某师指挥排排长丁国年,正伏在案头,一字一句写下遗书。
就在几天前,部队突然召开参加边境作战战前动员会,原本打算请假回家去相亲的他,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。
他们的任务是确保宁明机场、友邻作战部队及边境的安全。
战场上,指挥排是高炮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,不仅要时常出去执行任务,还面临着随时遭遇敌人伏击的危险。在前线,部队时刻处于一级备战,吃、住都在阵地上,由于指挥排独立作业,丁国年练就了一身本事。在武器装备、通信设施落后的情况下,他率全排一次次化解危机,为部队提供最精准的敌机情报,并保证联络的畅通。
丁国年指挥战士装车,一发炮弹因为没有固定好,突然滚落下来。刚好有3名战士坐在车尾乘凉,眼看着50多公斤的炮弹就要砸到他们身上,丁国年一个健步扑过去。“咔嚓”一声,炮弹滚落下来,正砸在他的腰上。从此,坐骨神经痛就一直“陪伴”着丁国年。
后来,一个战士的家长给丁国年写信,感谢他为自己的孩子“挡子弹”。对此,丁国年有点感动,照着镜子对自己说:“小丁啊,你这排长当得不赖!戒骄戒躁,继续发扬啊!”
从战场回来,丁国年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连副指导员,并保送到空军桂林高炮学院学习。此后,他冲锋的劲头不减,多次带领连队参加实战演习,获得军区表彰。
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轮战下来,自己好像长了十多岁,似乎什么事都想明白了。”
婉拒领导的好意,他说:“我跌倒了,
也要保持一个军人冲锋的姿态!”
1986年,当兵11年的丁国年响应大裁军号召,转业回到浙江宁波,他第一个岗位被安排在栎社乡政府。
那几年,丁国年抓过精神文明建设,管过城建,负责过农贸市场建设。时间长了,大家都知道乡政府有个上过战场的退役军人,有韧劲、肯钻研,干啥工作都像打仗,别人攻不下的难题,在他那里都不是问题。
几年之后,丁国年被调任梅园乡副乡长兼工办主任。
当时,鄞县政府开始兴建宁波轻纺城。由于各种矛盾交织,工程一直难以推进。市领导决定,派一位能打冲锋的猛将上去。没过几天,轻纺城筹建副总指挥的命令就放在了丁国年的案头。
丁国年走马上任,权力没多大,矛盾却不少。质量问题、进度问题、施工人员作风拖沓问题,就像一个个皮球,踢出去弹回来,按下去浮上来。丁国年连发几通火,仍是雷声大雨点小。几番思索,他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——退役军人。丁国年让他们当骨干,直接按军队管理模式把组织建起来,把队伍管起来。施工进度明显提升。
按下葫芦浮起瓢。队伍抓上来了,工地又出了问题,工地下面,埋着连通机场的8条电缆,出一点问题就是大乱子。丁国年连续找几个部门协调,都往外推,找到分管的副市长协调,还是不畅。丁国年当场拍桌子:“我就不信,没那些通行证,还能把我憋死!”
赶回工地,丁国年对工人一挥手:“马上干,出事我顶着!”
施工中,丁国年一直铆在现场,连个头发丝大的线头都不放过。这段工程拿下后,他睡了一整天,掐都掐不醒。
工程高标准完成,丁国年却因为自己的“冲锋模式”与多个部门弄得关系紧张,致使迟迟没有新的任命。
夜深人静,丁国年暗暗问自己,是继续保持冲锋的军人作风,还是改弦易辙,适应这个温水煮青蛙的工作环境?
那是1992年,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。丁国年做出一个大胆决定:下海经商,到市场上搏击。
辞职报告递交半个月,县委主要领导批示:“同意挂职,待遇不变。”但领导的好意被丁国年婉拒,决意冲锋的他不想给自己留后路。
那些日子,丁国年还是像往常一样,早上7点半出门“上班”,傍晚5点半“下班”回家。实际上,他是每天骑辆自行车探市场信息,找商业路子。
这样的状态,整整持续了半年,而他的家人全然不知。
创业之旅要走得顺利,
关键是你踩下的每一步都要扎实
“下海”之后的丁国年,很快就尝到“呛水”的滋味。
创业之初,凭着负责过工程施工的经历和经验,丁国年找到几个战友,决定做房地产业务。就这样,几个对房地产行业略知皮毛的退役军人,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。
房地产公司怎么运营?不知道。业务如何开展?不知道。专业人员如何管理?还是不知道。面对创业路上的一个个“哥德巴赫猜想”,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。
丁国年给每个人备了一套设备:最便宜的傻瓜相机和揣在兜里的塑料皮笔记本。他们分头到各地参观,每到一地,或拍或记,返回后再现学现卖。人家大公司堆沙盘、设模型全是请人代作,丁国年他们则是自力更生。几个战友像当年学习军事地形学一样,你搞设计,我当木工、他堆沙盘,一通没日没夜的忙活之后,公司的远景蓝图模型还真就像模像样地隆重推出,就连一些前去参观的专业人员也啧啧称赞。
从借款到贷款,从立项到规划,项目总算启动了,但由于公司初建,既无名声又没实力,再加上拿不出广告费搞宣传,基本无人问津。
酒香也怕巷子深。丁国年组织全公司紧急开会,制定出一套走出去战略。
第二天,从丁国年到新员工,人人走街串巷,参与宣传。为了省钱,他们自己买布剪裁、自己拟制广告词、自己量尺寸做横幅。丁国年身先士卒,骑着自行车钻农贸市场、串工厂矿区,见人就发宣传单。
那些日子,连家人亲戚都被他发动起来,全成了公司的义务广告员。
还别说,这种“走村入户”的渗透式推广效用明显,雅渡新村的开发取得了超乎预想的效果。
此后,丁国年乘胜冲锋,生意越做越大。
大有大的好处,大也有大的风险。
那年,石碶北路二村开发启动。整个小区16栋房子同时开发,几乎砸进丁国年全部资金。由于缺乏科学规划,房子造好后却无人问津,公司一夜之间陷入困境。
在一筹莫展的日子里,丁国年在电视里看到一种新型的小区管理手段在广州出现,名叫“物业管理”。他立马南下。
学习新的理念,购买先进安保用品,公司其他领导一算吓了一跳,16栋楼加起来,成本巨大。
压力,一下子集中到丁国年一个人身上。
丁国年一锤定音:干!
装备先进安保系统后,小区档次大幅提升,社会影响极大。中华纸业立即买下三栋作为职工宿舍,布利杰集团买下了70套,洛兹集团也买下40套……此役,丁国年不仅解脱困境,还赢得先机,在宁波成立了第一家物业公司。
当然,在商海打拼多年,丁国年从未淡化自己身上的军人印记。被评为浙江省首届“最美退役军人”的他,始终坚持用军事化手段管理企业,努力让“军”字招牌照亮公司的每个角落。
有人说,你登上多少山头,就能领略多少风光。丁国年领衔的国骅集团正以“互联网+” “科技+”为发展新手段,在健康文旅、环保科创、金融贸易和城乡建设服务等产业领域,发起又一轮新的冲锋!
编后记:本文转载自退役军人报刊社主办的《中国退役军人》。无论是部队退役后分配到乡镇当一名基层干部,还是下海经商、白手起家,董事长丁国年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践行着一名退役老兵的初心和使命。多年来,他迎难而上,敢打硬仗,将一家小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达近百亿元的集团型企业;他情系老兵,尊军荣军,在创办和管理企业过程中融入军魂,帮助退役军人立足岗位、成长成才;他心有大爱,扶危济困,在抗疫时期自觉为党分忧、为国奉献……“与时俱进、换位思考、雷厉风行、艰苦奋斗”,这不仅是丁国年董事长概括的企业精神,也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